2006年5月19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再生之地
本报记者 蔡亮

  “监狱的平安不能仅仅凭借高墙铁窗,更要依靠和谐氛围。真正从心底里改造人,才能带来真正的平安。”作为浙江规模最大监狱之一,十里丰监狱有着深刻的平安理念,也有着“9年多无服刑人员脱逃”等等骄人的平安业绩。

  恳谈出个“响当当的男子汉”
  记者来到十里丰监狱十监区的这天,恰好赶上十监区每月一次的“和谐恳谈日”,民警和监区领导大都被服刑人员们约去谈心了。“每个月的这天,咱们这里的民警最忙,也最抢手。”副监区长董伟明笑着说。
  在教室里与民警聊得正欢的曹某乐呵呵地告诉记者,他以前是个“顽危犯”,是“和谐恳谈日”里董伟明的一席话改变了他:“你也是个响当当的男子汉,难道想让黄金年华在这里度过?咱们一起努力,改变自己,早点回家,不好吗?”此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,表现也越来越好。
  如今,“和谐恳谈日”制度已在十里丰监狱推广。一种无形的信任在沟通中得到升华,一种互助友善的新型人际关系在恳谈中建立起来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学好本领出狱好自食其力
  在五监区的一个服刑人员寝室里记者看到,8名服刑人员全都手捧书报阅读着,有的还顺手做着笔记。
  这是十里丰监狱“四个学会”(学会学习、学会为人、学会处事、学会生存)专项教育活动带来的变化。服刑人员叶某给记者扳起了手指头:“咱们不仅学到了知识、掌握了生存技能,还因为生活充实而不再惹事生非了。”
  十里丰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凌利华告诉记者,读书学习活动还为服刑人员今后走向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,如今已有10多家社会企业与监狱建立了合作意向,有200多名服刑人员签订了就业意向书。“这些‘充过电’的服刑人员今后走上社会,具备良好的生存能力,不会再成为一个不安定因素。这才是监狱改造的最终目的。”